我并不是擅长向别人提问的人,大多数问题我以前的一贯解决方式是先通过自己消化,苦思冥想,抓耳挠腮,很多时候往往一个人闷着头想想着想着,现有的问题无法解决,就搁置一旁,兴许再也不会动了。
这个问题在我刚上大学期间非常严重,作为一名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刚刚入行,或者说还没有入行,在计算机方向上,有很多的问题也是非常正常,但是我喜欢一个人闷着头想办法。很多时候老师布置下来的实验任务,我不跟人讨论,一个人闷着头敲代码,敲完代码,debug几个小时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这个时候室友们大多都已经解决了,兴许是去问老师,又或者是去互相交流自己的代码和思路去互相debug——毕竟自己的问题是最难发现的,人总是习惯于去挑别人毛病。
过了一段时间,自然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也发觉到,我就这样一味孤行下去,在任何地方都是行不通的,要多提问,敢于提问,于是我很多时候会把一个很小的问题发给我的任课老师——当然了,大多数时候任课老师都比较忙,在学习通看到我这个发过来的报错图片内只要上网随便搜搜就知道的问题,很少会回复我。后来我懂了提问的要点之一:至少你要学会STFW,或者现在的ai技术非常发达,一些问题可以先STFW,各种论坛找不到解决方法,再去ask the friendly AI,这都是更加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AI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之下,几乎会把所有有价值的论坛的信息都进行搜索整合,如果ai都无法找到解决方案,那么这时候再去论坛发问,或者去问一些前辈来寻求解决方法。
在读了《如何科学的提问》之后,我发现了一个近期的问题,关于我参加华为智联杯的比赛。
我在初赛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我自己很难解决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这个智联杯的比赛,我赛题任务都没有读懂,大多数代码全都是ai根据赛题任务书写的,我也就没有仔细去阅读赛题任务。我去寻求我一个acm队的同学的帮助,他在算法上比我厉害,所以我们就约了一个下午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在学校找了一间空教室,同学让我帮他解读一下赛题题目,实际上我也对题目半知半解,甚至可以说没理解题目。解释了半天也没解释清楚,同学就带着我读题目,读了很久题目,才发现,我问的问题都是错误的,因为我对报错的解读是错误的,而解读错误的原因是我自己都没有认真搞清楚赛题。现在我发现,如果要去向他人请教或者提问,一定一定要自己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问题掌握住,你寻求的是一种解决方法,而不是别人来直接帮你进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提问之前,必须要掌握自己现有的环境的所有的一切,不然别人来进行建议都无法建议,除此之外,个人要先进行问题的总结和精炼,如果能自己通过互联网解决,就不要去麻烦别人。